8 Jul 2025
科學跑步深度讀|科學證實:跑步不傷膝,跑錯才會!
你是不是也試過:剛開始跑步,才沒幾次,膝蓋就開始痛,最後只好忍痛對自己說:「我大概不適合跑步吧。」但根據過去教學經驗,多數人並非不適合跑步,而是還沒學會正確地跑步。
近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出,跑步並不會直接導致膝蓋退化,反而可能幫助維持膝蓋健康。
2023 年發表於《JAMA Orthopaedics》的系統性回顧指出:與完全不運動的人相比,長期維持慢跑習慣者較少出現膝蓋疼痛,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比例也顯著較低。
同年另一篇發表於《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》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:即使每週跑量超過 48 公里,只要跑者具備正確的跑姿、訓練安排循序漸進,且無明顯傷病史,膝關節炎的風險並不會顯著增加 (Burfield et al., 2023)。
換句話說,膝蓋不適的根源並不在於跑步本身,而在於錯誤的跑姿、發力方式,以及欠缺穩定的動作控制。
圖片來源:IR SPORTS|即使每週跑量超過 48 公里,只要跑者具備正確的跑姿、訓練安排循序漸進,且無明顯傷病史,膝關節炎的風險並不會顯著增加 (Burfield et al., 2023)
最常見的三大錯誤跑姿
雖然我們天生就會走路、跑步,但「有效率地跑」並不是每個人的本能。尤其對成人而言,長期姿勢不良、核心與肌力薄弱,加上動作控制不足,這些看似無害的小問題,往往在跑步時交織成傷害的溫床。
新手跑者最常出現以下三種錯誤,而這些錯誤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膝關節的壓力:
錯誤ㄧ:過度跨步
當腳落點過於偏前,遠離身體重心,就會產生明顯的「剎車效應」,每一步都像是在踩煞車,讓膝蓋承受額外的衝擊與剪力,長期下來導致膝蓋傷害。
圖片來源:IR SPORTS|腳落點太遠,會導致剎車效應,讓膝蓋承受更多衝擊。調整步態,讓腳掌自然落在身體下方,能跑得更省力、受傷風險更低。
錯誤二:核心無力、身體晃動大
當核心肌群無法穩定骨盆與軀幹時,導致髖部不當晃動、小腿代償出力,進而讓膝關節承受不必要的側向壓力。研究指出,透過髖部與核心訓練,能讓新手跑者的下肢過度使用傷害風險下降 39% (Leppänen et al., 2024)。
圖片來源:IR SPORTS|核心無力、身體不穩定,導致小腿代償,膝蓋壓力跟著升高。穩定的核心、避免代償動作,是跑步不受傷的關鍵。
錯誤三:擺臂混亂、肩頸僵硬
當手臂擺動過大,或肩頸緊繃無法協調動作,會破壞上半身的穩定性、無法有效平衡下肢動作,使身體重心左右晃動,使膝關節在每一步承受多餘的扭轉與剪力,無形中提高傷害風險。
圖片來源:IR SPORTS|當肩頸緊繃,手臂就無法自然擺動,跑姿容易變得僵硬不協調。釋放肩頸壓力、順著節奏擺臂,是讓動作順暢協調的第一步。
怎樣的跑姿能保護膝蓋?你可以這樣做
與其說「正確跑姿」是一套標準化的動作,不如說它是一種身體協調到位、發力位置正確、動作穩定連貫的技巧。這樣的跑姿不只讓你跑起來更省力,更能有效減輕膝蓋的負擔。
如果你是新手跑者,或曾經有膝蓋不適的經驗,以下幾個「身體線索」可以幫助你察覺自己是否正朝著正確的跑姿邁進:
重點一、肩膀放鬆,手臂自然向後擺動
放鬆的肩膀與有節奏的擺臂,不只能節省力氣,更能穩定身體重心,有效協助下肢發力。
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習慣,肩頸常常處於緊繃狀態,影響擺臂動作的流暢性。因此,在跑步前建議加入幾個簡單的肩頸放鬆動作,幫助身體進入協調狀態:
-
肩膀繞圈
溫和啟動肩關節活動度,幫助釋放日常生活中累積的聳肩壓力。 -
胸小肌伸展
單手扶牆,進行開胸伸展,能有效放鬆胸小肌,緩解胸前緊繃,打開肩膀角度。讓手臂在跑步時能更自然地往後擺動,不再受到緊繃肌肉的拉扯干擾。 -
菱形肌與斜方肌伸展
雙手交握往前推出,讓肩胛骨自然外展分開,放鬆上背部,恢復肩胛骨的活動度,能讓擺臂動作更順暢、穩定,減少跑步時不必要的代償與緊繃感。
【影片|跑前熱身系列】擺臂流暢三動作|打開肩背、優化跑姿節奏!
重點二、核心有意識地出力,但「不是」硬撐成一塊板子
許多人聽到「核心出力」,腦中浮現的是像平板式 (plank) 那樣緊繃地撐直身體。但跑步並不是靜止的姿勢,而是動態、有節奏的全身運動。
適用於跑步的核心技巧,是能在移動中保持軀幹穩定、順暢地傳遞力量,這需要脊椎具備適度的彈性與協調性。因此跑者需要的不只是力量,還需要動態穩定的控制能力。
建議能夠從下面兩個方向著手:
-
恢復脊椎活動度
像是貓牛式 (Cat-Cow)、胸椎旋轉等動作,幫助脊椎維持健康的彈性與靈活度。避免當脊椎太僵硬、缺乏伸展與旋轉能力時,核心無法順暢傳遞力量、步態僵化不協調,影響整體跑感與效率。
【影片|跑前熱身系列】開展弓步熱身|打開脊椎、伸展髖部、穩定核心!
【影片|跑前熱身系列】弓步轉體|打開脊椎、激活核心肌群!
-
提升核心協調力
透過站姿抬腿、單腳平衡、馬克操等跑步技巧訓練,讓核心在動態中「學會穩定」。
【影片|跑前熱身系列】單腳平衡訓練|強化穩定、激活髖屈!
跑步的核心技巧不是硬撐,而是穩定中帶有彈性。只有透過動態訓練,讓核心在移動中學會穩定、協調,才能在真正跑步時自然發揮作用,不需要刻意用力,就能有效支撐身體、提升效率。
重點三、靠髖引導推進,不靠跨步硬衝
許多跑者習慣大步往前跨,導致步伐過大,或用小腿蹬地面前進。這不但會讓腳落在身體太前方,產生剎車效應,也會讓膝蓋在每一步都吃下多餘的衝擊與剪力。
正確的跑步推進,應該從髖部發力開始,讓臀肌與後側大肌群帶動身體推進,腳自然在身體下方著地,步幅順勢打開,而不是靠跨步衝出去。
三個方法引導髖部出力的節奏感:
-
體感引導
想像自用「臀部往後推地板」,讓身體被髖部往前帶走,而「不是」腳往前追地面。 -
啟動練習
跑前做幾組直膝後抬腿 (Standing Hip Extension),練習用臀部帶動腿往後延伸,避免大腿或小腿搶著出力。
【影片|跑前熱身系列】直膝後抬腿|喚醒臀部、跑得更輕鬆!
-
動作整合
跑步時,運用擺臂帶出身體節奏,臀部配合節奏向後推進,從上到下協調發力,讓每一步都順著節奏前進、自然流暢。
跑得對,不是模仿動作,而是身體協調出來的結果。不是照著標準動作擺出來,而是需要透過練習、從動作中養成的能力。
當你學會了正確的跑姿,膝蓋自然就不再是問題
跑步從來不該只是「撐完」一段距離,而是每一步都能在協調的擺臂、穩定的核心、與髖部帶動的推進中,自然地讓身體向前延伸。
當這些動作彼此配合,膝蓋不再是負擔,而是推進節奏中的一環,讓你跑得更輕、更順、更持久。從理解自己的動作開始,學會讓身體合作,膝蓋自然不再唱反調。
圖片來源:IR SPORTS|啟程教練團隊從零開始陪你扎穩基礎,踏出跑步生活的第一步。
如果你也想從一開始就跑得正確,不再靠意志力苦撐,誠摯邀請你加入 IR SPORTS《啟程基礎跑步課程 2025 S3》,讓教練團隊陪你從零開始,穩穩踏出跑步生活的第一步。
這是一門為新手量身打造的 12 堂實體訓練課程,融合動作技巧、肌力基礎與循序漸進的跑量訓練,由 IR SPORTS 教練團隊帶領,陪你一步步從零開始,學會真正屬於自己的跑姿。
課程三大特色包含:
-
完整跑步技巧學習
從擺臂、步頻、落地到髖部推進,一次拆解跑姿細節,幫你建立正確動作模式。 -
肌力與核心訓練整合
每週加入基礎功能性訓練,強化跑步穩定性,預防傷害。 -
漸進式訓練量安排
不論你是完全新手或想重新養成習慣,12 週內穩紮穩打累積體力,打造能跑、敢跑、會跑的身體。
你不用再靠意志力硬撐,也不需要再害怕膝蓋會痛,只要方法正確,跑步就能成為你的日常運動。
完整課程介紹:啟程基礎跑步課程 2025 S3
更多 IR SPORTS 課程介紹:實體課程 線上課程
當你用對方式練習,跑步不再是耗盡體力的折磨,而是一種可以持續、穩定、甚至享受的運動。
-
參考文獻:
-
JAMA Orthopaedics, 2023 — 長期慢跑者膝蓋疼痛 & 手術率低於不運動者
-
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, 2023 — 跑量每週 > 48 km,若姿勢正確、漸進式增加訓練量,不會增加膝關節炎風險
-
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, 2024 — 髖+核心訓練可降新手跑者下肢過度使用傷害 39 %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