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 Aug 2025
PB 熱血故事|從花蓮出發,跑向世界 —— 仕杰的線上訓練之路
作者:IR 小編 Barry
30 歲的仕杰,第一次參加路跑是在 2017 年的霧峰馬 10K。當時只是因為朋友相約、完賽能拿一包香米,沒想到就此開啟了跑步人生。
大學畢業返鄉工作後,身為花蓮之子的他,把「太魯閣馬」視為必跑賽事。2017 年,他第一次參加太魯閣半馬,跑出 2 小時 05 分。他笑說:「剛退伍體力還行,但跑完掰咖一個月。」
2018 年再戰,成績卻掉到 2 小時 22 分。之後連續五年都參加太魯閣半馬,卻眼看成績年年下滑。即便如此,他仍和朋友立下「五年之約」——只要集滿五次太魯閣半馬,就挑戰一次全馬。
隨著 2022 年約定兌現,仕杰準備迎接人生的初馬時刻。
然而真的要把初馬獻給太魯閣時,他卻又開始擔心:「沒好好練就硬上,會不會變成太魯閣的孤魂野鬼……」
花蓮跑步資源有限,仕杰開始上網搜尋,最終遇見了 IR ——他的線上訓練旅程就此展開。
圖片來源:仕杰|在太魯閣壯麗的峽谷賽道上,仕杰用腳步寫下堅持,展現花蓮跑者的力量與專注。
極速訓練營,讓花蓮跑者也能被專業陪伴
「以前練跑都是有一搭沒一搭。加入線上訓練營後,有課表、有方向,教練會關心狀況、給建議,群組也有夥伴一起奮鬥,我只要跟著做,就能持續進步。」
2023 年夏天,仕杰開始跟隨文彥教練的節奏進行訓練。每一次課表他都全力以赴:「每次跑完都很累,但我一定會跑完!」
透過 RQ 紀錄系統與教練分析,他開始一次次突破自我。
最讓他驚訝的是:「就算體感不佳,教練給的配速卻能讓我完成課表、甚至跑出突破,就像比我還了解我自己!」
除了跑步課表,他也跟著訓練營的線上課程進行跑姿與肌力訓練;偶爾到訪臺北時,更把握機會參加實體課,從教練的細節調整中獲得更明顯的進步。Ada 教練帶領的線上主動恢復課程,也讓他保持零傷病。
雖然大多數時候他獨自在花蓮訓練,但線上訓練系統的支持,讓他始終不是孤單的跑者。
圖片來源:IR SPORTS|教練透過平台即時掌握仕杰的訓練紀錄,關心狀況並給出精準建議,讓訓練零距離,隨時隨地都能進步。
按照自己的節奏,不斷進步
訓練營前最佳半馬:2:02 (2023 年 3 月古都半馬)
加入極速訓練營後,仕杰的成績一路突破:
-
2023/9:Garmin Run 半馬 —— 1:55
-
2023/11:太魯閣 全馬 —— 4:11 (初馬)
-
2023/12:高雄馬 半馬 —— 1:42
-
2024/3:浪花馬 半馬 —— 1:34
-
2024/12:臺北馬 全馬 —— 3:36
-
2025/3:東京馬 全馬 —— 3:33
圖片來源:仕杰|2024 臺北馬拉松,仕杰的第二馬,從 4 小時 11 分進步到 3 小時 36 分。
2025 年仕杰「幸運抽中」世界六大馬之一的東京馬拉松,這場賽事對無數跑者來說是夢想的殿堂。
站上起跑線的那一刻,仕杰靠的不只是幸運,而是過去一年半穩紮穩打的科學訓練與持續自律。最終以 3 小時 33 分鐘順利完賽,在夢想的東馬賽道上,帶著屬於花蓮跑者的堅毅,完成了自己的挑戰與突破。
「原來我也能這麼快!」這份自信,來自教練專業的線上訓練規劃,以及自己日復一日的堅持。
圖片來源:仕杰|奔馳於東京馬拉松賽道,仕杰在東京鐵塔下寫下屬於自己的世界篇章。
加入訓練營對仕杰的改變
跑步對仕杰來說:「不再只是鞋子一穿就跑,而是有規律、有系統的科學訓練。」
在這個過程中,他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,運動變得規律而穩定;即使下雨天,他也能堅持完成課表,身心的耐受性大幅提升。最重要的是,雖然多數時間獨自在花蓮訓練,他卻能透過線上的連結,感受到團隊的溫暖與支持。
「對於住在外縣市、或不喜歡社交的人,線上訓練營很適合。你可以彈性安排時間,但背後始終有專業教練帶著你飛。只要有挑戰的心,你一定能遇見一個全新的自己!」
圖片來源:仕杰|偶爾到臺北參加實體課,仕杰能在教練指導下調整動作細節,收穫更扎實的進步。
從花蓮出發,持續向前
目標:年底臺北馬半馬 —— 1:32
「感謝教練,讓一個人的跑步不再孤單。
在每一次升級的過程裡,我不只感受到溫暖,更被專業看見,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全新的高度。
從花蓮到世界,我相信自己還能跑得更快、更遠。」
圖片來源:仕杰|努力可以很辛苦,但也能像仕杰一樣帶著笑容跑完全程 —— IR SPORTS 陪你一路前行
IRSC|極速臺北 2025 報名中
半馬訓練營 線上訓練營
跑步科學,讓努力看得見!
